新闻资讯
BI——旭日“东”升
发布时间:2014-01-19 00:00:00 来源:畅享网

引:明基逐鹿是国内领先的IT技术、顾问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机构。作为企业绩效提升专家,明基逐鹿以明基集团全球管理运营经验为基础结合过去10年服务的超过10个行业的数百家行业领先企业所累积的经验、广泛的资源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实践,在帮助客户优化IT技术、人才资本和供应链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方面成就卓越绩效。明基逐鹿的市场总监廖朝阳先生作为信息技术资深顾问,有超过10年的信息技术从业经验,对IT技术及产业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解并擅长软件企业的品牌管理及市场营销,具有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所以我就BI方面的问题特邀廖总进行了一次专访。

明基逐鹿市场总监、信息技术资深顾问——廖朝阳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贵公司BI的产品情况以及未来BI产品规划,主要关注哪些类型的企业?

廖总:明基逐鹿的BI产品Analyzer主要是架构在微软SQL Server基础上,能够让使用者在客户端轻松地存取、分析置放于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多维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我们的产品更注重应用行和性价比,让客户能用更少的费用达到更优的效果。就今后市场的发展趋势而言,BI正作为信息化的一个部分而被纳入到大型应用提供商里。 BI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企业服务来应用而不仅仅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最终都是为企业需求服务,企业需求成为市场的指南针。要真正建构一套完整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就必须从实际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安装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前端分析应用工具---Analyzer,利用Analyzer来与Analysis Services进行互动,才能算是真正大功告成。未来BI的发展方向也不再是一个看的见摸不着的高断技术,而是更注重应用性,切实地作为一个产品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最基本的配备。现在应用最广泛的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金融业、电信业和大型的制造企业。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挖掘,给决策者提供最优决策。

明基逐鹿的BI产品Analyzer

 问:BI这个概念从1996年提出至今历经十多个春秋了,您对这项技术是怎样理解的呢?请简单评价这项技术。目前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廖总:回头来看看,BI的发展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有十年多的时间,就目前的市场而言,BI技术已经不再是大厂商独享,大企业专用,它更趋向于“平民化”,BI理念也在这十年里有了巨大的变化。依我看,BI在国内的发展还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参照我目前掌握的数字,保守估计大概有10.7亿。单就近几年的的收购案来看,业界有很多人无不担忧,BI市场是不是正在萎缩?恰恰相反,我却持乐观态度,这是全球化统一和整个企业服务应用的一个趋势。在一个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市场环境下,大型企业应用提供商将成为主流。BI已作为整个企业IT应用的一个部分,被纳入到整个产品线上而不是独立发展。过去BI市场有三个趋势:1、独立产品提供商 2、服务提供商 3、作为企业应用提供商,集成一个部分整合在大型企业应用里或是企业解决方案。所以我认为目前仅仅只是换了一种企业服务提供的形式而不是所谓的市场萎缩。

问:针对中型企业,我们的BI产品该如何切实的应用呢?目前中型企业应用BI还存在哪些误区呢?您对此有何建议?

廖总:在谈BI之前,我想先谈跟BI形态类似的另外两项工具,一个是查询,一个是报表,查询是查询当前发生的事情,而报表是分析过去事情,而BI针对的是某种管理模型和对过去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期和预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型企业要把BI定义在某一领域上,而不是期望上了BI后所有的决策都能自动化。比如说,根据企业行业不同,可以定义为对销售的预测、对客户行为的分析或对整个企业前后端盈利效益的分析等。另外,我们厂商比较倾向于推荐那些信息化投入较为完善,信息化应用较好的企业上BI系统。换而言之,信息化是BI应用的基础,BI的应用要架构于信息化基础之上的。信息化实施效果还取决于管理模型的建立以及企业内数据正确和完备,没有一定的数据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是无法做BI。

问: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回报一向难以评估,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估BI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使企业能尽快见到BI的应用效果?目前BI在中型企业的实施成功率如何?

廖总:的确,信息化效果很难用量化的数据去评估。这个应用效果的评定需要辨证的分析,第一、透过BI项目的实施能否梳理和建立管理模型;第二、透过对管理工具的应用能否产生对未来的预期。实施效果是建立在达到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说,企业完成了对未来的预期,我们就可以认定达到了实施效果,反之亦然。另外,这个效果的评估还取决于企业最开始在实施之前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企业的最先需求是否与最后的结果相统一,如若不能契合,就是存在问题。要么是企业实施初期制定的目标过高,实施起来就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要么就是在数据环节还没到位。所以相对而言,这对我们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实施初期对一个企业实施前的目标做一个正确评估和定位,严格把关,不能为了迎合企业盲目拔高,否则后果是可怕的。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详细比对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只有制定了正确的目标,才能保证以后的实施不会偏离运行轨道,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实施效果。

问:我听到很多企业抱怨,BI进入企业后并没有切实服务到决策层,数据的挖掘也并不完备,您作为大型的软件商,对此有何更好的建议吗?

廖总:BI在企业中主要是用于两个方面:1、决策支持 2、决策分析。那么企业对BI的不满意主要来源于对BI价值的认可,我认为并不是说BI没有产生价值,而是说企业看到BI产生的价值与当初的预期产生落差。单就就企业抱怨没有服务到决策层这一点而言,原因主要来自两方:从企业角度来分析1、企业是否建立了管理模型和数据。2、管理者对BI工具的应用是否到位。BI跟报表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从不同的角度为使用者呈现数据,但,就中国目前管理层IT使用状况来看,BI最终往往就降格成为报表;从服务商提供的角度来看,服务商为客户提供BI价值的定义和阐述是否清楚,要想阐述清楚的关键点来源于双方在实施初期的认知,如若没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必然会导致企业对BI最后的产生价值质疑和抱怨。这是BI在导入初期所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随着企业与服务商在后期进行良好沟通后还是能够逐步消除这种障碍。

问:面对中型规模的企业,您认为它有必要花大量资本和时间上一套BI系统吗?为什么?

廖总: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优秀的中型企业面临三大挑战:无处不在的变革(业务流程、市场等);全球化的盈利;创新(技术、思想),企业想要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就要审时度势、量体裁衣,够用即可,切忌好高骛远。至于需要不需要还是要企业现实的需求而定。

问:最后请您对已经上了BI系统或者正准备上的企业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廖总:1、树立一个科学的管理观,运用导入科学的管理工具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模型。

2、你需要做好长期的应用和持续改善的心理准备,建立好行业标杆数据库,并不断地把企业指标和行业标杆数据库进行比对;不断完善整个数字化的管理模型。